大肠癌需知的二十个常识0
2022-04-19 02:23:57 来源: 兰州肿瘤 咨询医生
鉴于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而治愈率并未明显改善的现状,我们认为开展有关大肠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非常必要。现把相关的宣教知识列在这里,希望大家掌握这个疾病的预防知识,与医生共同作好大肠癌的防治工作,为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患大肠癌的病人为什麽愈来愈多?这是什麽原因? 这里有两组资料:一个是5个省市20年大肠发病率的比较,一个是近几十年普查数字的比较(加两张幻灯片)。从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明,我国大肠癌患病人数确实有明显增加趋势。根据各个国家专家的研究结果,大多数人认为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有利于大肠的发生。当然,也不是说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都会发生大肠癌。其它相关因素,如多年患溃疡性结不愈;家族中多人患大肠癌或息肉病;胆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放射治疗以后;慢性血吸虫感染等也都与大肠癌发病有关。 2.有人说“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这个说法对吗? 世界各地区及不同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肠癌发病率均超过25-35/10万,近20年,本来是高发的日本,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国大肠癌发病率的增加已超过了,据统计,从1969年到1981年,日本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增加了44%,女性增加了40%。相反印度的发病率仅为1-3/10万,某些非洲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甚至低于1/10万。我国近3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的患病率已从六十年代的<10/10万,上升至八十年代的20/10万以上,上海地区大肠癌死亡率从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据专家估计,2000年以后,大肠癌发病数将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根据我们对我国北方地区十几个城镇的普查资料,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农村。在城市中,体力活动少的人群发病率又高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从各个国家对大肠癌病因学研究结果看,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运动减少、环境污染和不良嗜好均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上述社会情况的出现又与经济发展有一定联系,据此,有人认为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事实上大肠癌与其他癌一样,他们的发生都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饮食本身而言,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结构可能在促发大肠癌方面起一定作用。 3.既然高脂肪、高蛋白和少纤维(粗粮、蔬菜和水果是高纤维食物)的饮食结构容易使人得大肠癌,那么什么样的食谱是“健康食谱”昵? 最近美国农业部推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结构图,他们认为这样的食物结构有利于大肠癌的预防。塔底由各种谷物、面食、米饭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类、家禽、水产品、蛋类、豆类和奶制品,塔尖是高脂食物。其实,这种食物结构正是亚洲,特别是我国的日常食谱。从预防大肠癌这个角度出发,保持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就是“健康食谱“。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也提出了如下建议: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少饮含酒精饮料。 4.的人会不会容易得大肠癌? 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一般来说,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畅也不能称为。我们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的,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当我们进食,特别是吃油多的食物时,胆囊便收缩,排出储存的胆汁,帮助消化。肠腔中的细菌把这些进入肠腔的胆汁分解为“二级胆酸”,并驻留于粪便中,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会有利于大肠癌的发生。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虽然不能说可以诱发大肠癌,但可以说在大肠癌的发生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 5.做过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会不会容易得大肠癌? 人的胆囊好比一个储存胆汁的“水库“,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储存在这里,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于是胆汁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如前面所说的,进入肠道的胆汁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肠粘膜癌变。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对态度,他们观察了上千名做了胆囊切除和未做过此种手术的病人,发现这两种人中患大肠癌的机会相差不多。因此,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肯定地说做过胆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肠癌。 6.慢性结是不是可以演变为大肠癌? 人们通常把长期、腹痛的疾病统称为慢性结。其实慢性腹痛、不一定都是“慢性结”,即便医生诊断的“慢性结”也不是都与大肠癌有关。真正与大肠癌有关的一种慢性结,医学上称之为“溃疡性结“。这种疾病在我国相对比较少,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粪便中有血或脓血,重者可有发烧。一旦患病,多迁延较长时间不能痊愈。结肠镜检查可发现大肠里有广泛的溃疡和炎症。这种病人经过医生的正规治疗,大多数可以恢复,极少数病情较重、多年不愈的溃疡性结病人中,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根据资料统计,以下两个因素与癌变关系更为密切: 病变范围愈大,癌变的危险愈高(患病20年以后,全结病人变癌的机会比左半结高一倍,癌变的平均年龄也比后者早5-10年);患溃疡性结迁延不愈的时间愈长,癌变的机会愈多,患病以后前8年的癌变机会仅1%以下,其后,每年患癌的机会增加0。5-1%,20年以上癌变机会可达5-10%。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应被视为“癌前疾病”,要密切随访、治疗。 7.放射线治疗(俗称烤电)可以引起吗? 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烤电)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直肠症状(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便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放射线引起的不具有家族聚集性,与另一种医学上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不同,后者有突出的遗传特点。这种病人患有大肠癌,可同时或不同时患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由于这种肿瘤有家族聚集的特点,因此,不仅对本人实施治疗,对其亲属,亦应检查治疗(将在以后讲到)。 8.大肠癌会遗传吗?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大多数疾病均有遗传因素的影响。除外伤而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受环境和遗传两个因素的影响,只不过有些疾病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多,另一些疾病受遗传因素作用更突出而矣。大肠癌也不例外,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在一定条件下,如长时间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精米、细粮)的食物等,便有更多机会发生大肠癌。当然,大肠癌的发生也不是简单的1+1=2(遗传+高脂肪饮食=大肠癌),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长时间致癌因素累积的过程。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缺乏大肠癌的遗传背景,即便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也不容易得大肠癌。反之,有大肠癌的家族史,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便容易得大肠癌。因此,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定期接受相关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治疗,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9.为什么有的大肠癌容易遗传,那些大肠癌容易遗传? 上面已经提到,应该说所有的大肠癌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他们的遗传力度不一样。有两种大肠癌遗传的力度很大:第一种医学上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第二种叫作“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这两种大肠肿瘤在全部大肠癌中只占极少数。前者发病年龄平均只有20岁,大肠中可以有成百上千个腺瘤(从肠粘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良性肿瘤),出现这些良性肿瘤以后10年,其中有些开始癌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患有这种病的人迟早均会癌变,且家族中许多成员均有相同的疾病。患有这种病的人也可以同时患有骨瘤、和脑瘤。一旦发现这种疾病,病人和他的直系亲属都需要长期随访,做必要的检查。后者(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比一般大肠癌早15-20年,癌多发生在右半结肠,有时在大肠里同时有几个癌(叫多原发癌),手术后很容易复发。在他的家族中也常出现其他癌,如、卵巢癌、、胰腺癌、等,所以有人称其为“癌家族综合征”。 以上这两种大肠癌的遗传性均很强,一旦家族中出现这种肿瘤,患者所有的直系亲属均应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10.是不是大肠“息肉”都会癌变?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息肉“。所谓“息肉”,是指肠子里(粘膜面)长出的各种隆起物。从医学上讲,这种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前一种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肿瘤。后一种息肉不是肿瘤,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们与癌的发生没有关系。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变为癌昵?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要变为癌。最容易变癌的是前面提到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腺瘤可以有腹痛、、便血,也可以没有症状,直到癌变后才发现。据观察,这种病多在20岁左右发生,33岁左右出现症状,39岁左右癌变,死亡时平均年龄只有42岁。有研究发现,这种病人中有80%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性上皮增生”,作为一种标志,怀疑者可以通过眼睛的检查(眼底镜检查),发现患有该病的线索。由于这种病有家族积聚性,因而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便应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在这类“腺瘤”中,有些合并存在皮肤、肌肉、骨骼或脑肿瘤,有的合并有皮肤和粘膜黑癍(手掌和口唇的色素沉着),有些伴有指甲萎缩、和皮肤黑癍。由于息肉长在肠内,不经过特殊检查无法确诊,但可以通过上述有特征的表现提醒我们去找医生。 除了上面讲过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外,绝大多数“腺瘤”遗传的可能性并不明显。医学上把这种腺瘤叫作“散发性腺瘤”,这种腺瘤的大小与癌变有一定相关性,曾有人统计4570个腺瘤,直径小于0。9cm者,癌变率为0。3%;1-1。9cm者,癌变率为3。6%;2-2。9%者,为6。8%;大于3cm者,为12。4%。由此可见,瘤体愈大,变癌的机会愈大。此外,通过显微镜检查,若发现腺瘤是“绒毛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大(大约是40%),若是“管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小(5%以下)。非肿瘤性息肉,特别是直径小于0。5cm的小息肉几乎不会变为癌。 11.血吸虫病与大肠癌有关系吗? 曾有人发现血吸虫流行区的大肠癌发病率较高,因而认为这是血吸虫卵沉积于肠粘膜,通过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该处粘膜癌变。还有人发现,肠粘膜的血吸虫卵沉积部位有早期癌变征象。根据上述这些发现,一些人认为肠道血吸虫病可以引起大肠癌。但也有许多资料证明,血吸虫流行区的大肠癌发病率并不高于其它地区,血吸虫卵沉积部位发现的癌与非血吸虫卵沉积部位的癌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差别。总之,血吸虫肠病是否可引起大肠癌并无定论,但作为一种肠道慢性刺激物,积极治疗血吸虫病对大肠癌的预防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 12.大肠肿瘤是不是就是大肠癌? 平时我们所说的大肠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大肠的良性肿瘤也叫“腺瘤”,是大肠腺体(大肠里分泌粘液的组织)的过度增生。这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不大的良性瘤。但由于它有进一步发展为癌的可能,因此,医学上叫它为“癌前病变”。一旦发现这种肿瘤,尽管它不是恶性肿瘤,也要积极治疗和复查。 13.怎麽知道自己是否得了大肠癌呢? 大肠癌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其次是、、腹痛、体重 下降等。一旦出现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据国内病例统计大肠癌的误诊率高达41。5%。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大肠癌的症状缺乏了解,延误了就诊时。也有部分病例是因为接诊医生缺乏警惕,疏于认真检查,把便血误为,把脓血便当作痢疾治疗。有人分析了大肠癌患者从有症状到确诊的时间是:一个月内确诊者仅8-10%,1-3个月者25%,3-6个月64。3%。 14.听说做肠镜很难受,是不是大肠癌普查都需要做肠镜检查? 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普查的人来说,只要做三次粪便化验,看粪便中是否有眼睛看不见的血(医学上称“隐血”)。如果有这种“隐血”,则需要做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出血的原因是肠癌!还是、结、息肉。如果没有这种“隐血”,则不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不仅是一种诊断手段,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和肠癌的预防手段。与患肠癌相比,结肠镜检查的痛苦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就肠镜检查本身而言,除非患者的结肠过长或检查者技术不 熟练,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痛苦。 15.为什麽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已是中、晚期患者?早期和晚期大肠癌治疗结果有什麽不同? 因为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症状(甚至医生)误以为是、痢疾、和结。一旦久治不愈,疑及癌症时,疾病已到中、晚期。 早期癌手术(甚至可以在肠镜下手术)后五年存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癌仅10% 16.怎样才能获得早期诊断? 健康人的定期进行普查(健康体格检查);对癌前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如对腺瘤、溃疡性结的治疗);对大肠癌的直系亲属进行遗传学监测,都是获得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 17.怎麽进行大肠癌普查? 普查其实就是定期的专病健康检查。这种健康检查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要检查,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检查要求。例如,50岁以上的无症状者均应进行每年一次普查,普查的方法是先做粪便检查(如隐血化验),一旦粪隐血试验阳性,应立即接受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从40岁开始普查。直系亲属中有多个恶性肿瘤者,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必要的肠镜检查。有些家族应从20-25岁就要进行上述检查。 18.有什麽症状说明可能患了大肠癌?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有便血、、腹痛,腹部肿块、腹水等等。当然不等于出现上述症状就得了大肠癌,因为其它许多疾病均可有这些症状。但是,一旦出现这些情况,特别是持续有这些表现的人,必须尽快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延误治疗。还要强调的是许多早期大肠癌并没有症状,千万不可认为,没症状就是没有病。 19.大肠癌能不能预防?怎样预防?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大肠癌的预防至少可以有两种办法:病因学预防和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刚才讲过,现在已经知到不好的饮食习惯和容易癌变的良性疾病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容易癌变的疾病,有明确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接受遗传学预测是病因学预防。积极参加定期的健康身体检查(普查),便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20.患了大肠癌应该怎麽治疗? 大肠癌的首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因为大肠癌绝大多数是息肉型,如果癌发生在息肉的顶端,而且是早期癌,便可以在肠镜下切除,不必开腹切除结肠。如果癌发生在息肉根部,或者是溃疡性癌或者是疑有转移的癌则必须开腹切除肠管。手术后是否还要进行化疗,要看癌有无转移、癌的分化程度和病人的综合情况。这些方法的选择要由医生掌握。目前流行的免疫疗法、传统药物疗法也可作为上述治疗方法的补充或辅助,在适当时机协助或加强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TAG:
上一页:你不得不知道的肺癌检查和治疗方法
下一页:抽烟喝酒是食道癌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
- 2022-05-03治疗会加腺癌患者轻度认知缺陷
- 2022-04-25ASCO2014:12个月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法早期乳腺癌获益
- 2022-04-19高维生素对大肠癌有什么影响
- 2022-04-19高热量食物容易诱发大肠癌
- 2022-04-19高油脂饮食易诱发大肠癌预防肠癌的饮食注意事项
- 2022-04-19预防大肠癌要吃什么食物